目的
- 规范化对数据库 MySQL 的管理和维护,避免操作不当对数据库 MySQL 造成不可用等影响;
- 指导数据库开发人员合理编写 SQL,发挥数据库 MySQL 最优性能。
库表设计规范
- 通过业务场景分析和数据访问(包括数据库读写 QPS、
TPS、存储空间等)的预估,合理规划数据库使用资源,也可以在控制台云监控界面,配置云数据库 MySQL 实例的各项监控; - 建库原则就是同一类业务的表放一个库,不同业务的表尽量避免公用同一个库,尽量避免在程序中执行跨库的关联操作,此操作对后续的快速回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;
- 每张表必须要有主键,即使选不出合适的列做主键,亦必须添加一个无意义的列做主键 MySQL 第一范式标准 InnoDB
辅助索引叶子节点会保存一份主键值,推荐用自增短列作为主键,降低索引所占磁盘空间提升效率,binlog_format
为 row
的场景下,批量删数据没主键会导致严重的主从延迟; - 存在自增列的表,自增列上必须存在一个单独的索引,若在复合索引中,自增列必须置于第一位;
row_format
必须保证为非 fixed;- 字符集统一使用 utf8mb4 降低乱码风险,部分复杂汉字和 emoji 表情必须使用 utf8mb4 方可正常显示。
- 小数字段推荐使用 decimal 类型,float 和 double 精度不够,特别是涉及金钱的业务,必须使用 decimal;
- 尽量避免据库中使用 text/blob
来存储大段文本、二进制数据、图片、文件等内容,而是将这些数据保存成本地磁盘文件,数据库中只保存其索引信息; - 尽量不使用外键,建议在应用层实现外键的逻辑, 外键与级联更新不适合高并发场景,降低插入性能,大并发下容易产生死锁;
- 字段尽量定义为 NOT NULL 并加上默认值,NULL 会给 SQL 开发带来很多坑导致走不了索引,对 NULL 计算时只能用 IS NULL 和 IS NOT NULL 来判断;
- 降低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的耦合度,数据库存储数据为主,业务逻辑尽量通过应用层实现,尽可能减少对存储过程、触发器、函数、event、视图等高级功能的使用,这些功能移植性、可扩展性较差,若实例中存在此类对象,建议默认不要设置definer,避免因迁移账号和 definer 不一致导致的迁移失败;
- 短期内业务达不到一个比较大的量级,建议禁止使用分区表。分区表主要用作归档管理,多用于快递行业和电商行业订单表,莫迷信分区表提升性能,除非业务中 80% 以上的查询走分区字段;
- 对读压力较大,且一致性要求较低(接受数据秒级延时)的业务场景,建议购买只读实例从库来实现读写分离策略。
索引设计规范
- 单表的索引数建议不超过 5 个,单个索引中的字段数建议不超过 5 个,太多就起不到过滤作用了,索引也占空间,管理起来也耗资源;
- 选择业务中 SQL 过滤走的最多的并且 cardinality 值比较高的列建索引,业务 SQL
不走的列建索引是无意义的,字段的唯一性越高即代表 cardinality 值越高,索引过滤效果也越好,一般索引列的
cardinality 记录数小于 10% 我们可认为这是一个低效索引,例如性别字段; - varchar 字段上建索引时,建议指定索引长度,不要直接将整个列建索引, 一般 varchar
列比较长,指定一定长度作索引已经区分度够高,没必要整列建索引,整列建索引会显得比较重,增大了索引维护的代价,可以用
count(distinct left(列名, 索引长度))/count(*)来看索引区分度; - 避免冗余索引,两个索引(a,b) (a)同时存在,则(a)属于冗余索引——redundant index,若查询过滤条件为 a
列,(a,b)索引就够了,不用单独建(a)索引; - 建复合索引的时候,区分度最高的列放索引的在最左边, 例如
select xxx where a = x and b = x;
,a
和 b 一起建组合索引,a 的区分度更高,则建idx_ab(a,b)
存在非等号和等号混合判断条件时,必须把等号条件的列前置。如:where a xxx and b = xxx
那么即使 a
的区分度更高,也必须把 b放在索引的最前列,因为走不到索引 a; - 禁止在更新十分频繁、区分度不高的列上建立索引,记录更新会变更 B+ 树,更新频繁的字段建立索引会大大降低数据库性能;
- 合理利用覆盖索引来降低 io 开销,在 InnoDB 中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保存的只保存本身的键值和主键值,若一个 SQL
查询的不是索引列或者主键,走这个索引就会先找到对应主键然后根据主键去找需要找的列,这就是回表,这样会带来额外的 io
开销,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覆盖索引来解决这个问题,比如select a,b from xxx where a = xxx
,若 a
不是主键,这时候我们可以创建 a,b 两个列的复合索引,这样就不会回表。
SQL 编写规范
- 按需索取,拒绝
select *
,规避以下问题:
无法索引覆盖,回表操作,增加 io;
额外的内存负担,大量冷数据灌入innodb_buffer_pool_size
,降低查询命中率;
额外的网络传输开销; - UPDATE、 DELETE 操作不使用 LIMIT,必须走 WHERE 精准匹配,limit 是随机的,此类操作会导致数据出错;
- 禁止使用
INSERT INTO t_xxx VALUES(xxx)
,必须显示指定插入的列属性,避免表结构变动导致数据出错; - 尽量避免使用大事务,建议大事务拆小事务,规避主从延迟;
- 业务代码中事务及时提交,避免产生没必要的锁等待;
- 少用多表 join,大表禁止 join,两张表 join 必须让小表做驱动表,join 列必须字符集一致并且都建有索引;
- LIMIT 分页优化,LIMIT 80000,10 这种操作是取出 80010 条记录,再返回后 10 条,数据库压力很大,推荐先确认首记录的位置再分页,如:
SELECT * FROM test WHERE id = ( SELECT sql_no_cache id FROM test order by id LIMIT 80000,1 ) LIMIT 10 ;
; - 避免多层子查询嵌套的 SQL 语句 MySQL5.5 之前的查询优化器把会把 in 改成 exists,走不到索引性,若外表很大则性能会很差;
SQL 语句中最常见的导致索引失效的情况需注意:
- 隐式类型转换,如索引 a 的类型是 varchar,SQL 语句写成 where a = 1;; varchar 变成了int ;
- 对索引列进行数学计算和函数等操作,例如,使用函数对日期列进行格式化处理;
- join 列字符集不统一;
- 多列排序顺序不一致问题,如索引是 (a,b),SQL 语句是 order by a b desclike;
- 模糊查询使用的时候对于字符型
xxx%
形式可以走到一些索引,其他情况都走不到索引; - 使用了负方向查询(not,!=,not in 等)。
TIPS:
- 上述情况很难完全避免,推荐方案是不要将此类条件作为主要过滤条件,跟在走索引的主要过滤条件之后则问题不大;
- 监控上发现全表扫描的量比较大,可以在控制台参数设置
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
,稍后下载慢日志文件分析,但不要开太久以免慢日志暴增; - 业务上线之前做有必要的 SQL 审核,日常运维需定期下载慢查询日志做针对性优化。